智能通航 服务助航
苏北运河大数据释放新动能
本文刊于9月12日《中国交通报》5版
近日,由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苏北航务管理处(简称苏北航务处)开发的“船讯通”升级版在船民的期盼中上线,并在施桥船闸开始试运行电子申报与手机缴费功能。“我们的目标是逐步覆盖船民所有过闸手续,使其真正实现‘一机在手,全程畅行’。”苏北航务处处长黄岩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北航务处将焦点汇聚在智能通航、服务助航上,着力提升水运公共服务能力和行业治理水平。如今,航道更畅通、过闸更高效、服务更周到,在大数据的助推下,苏北运河按下创新发展的“快进键”。
提效率 大数据辅助决策
苏北运河航段内常年有13个省市、4万余艘船舶通行。今年1月至8月,苏北运河货运量达2.04亿吨,前半年货运量占江苏省各种方式运输总量的13.9%。
“近年来,船舶过闸需求上升与船闸设计通过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递增,在船闸硬件无法扩容的前提下,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增效上。”黄岩告诉记者。
目前该处已建成“一网、一库、一图、一平台”,即苏北运河高速光纤传输网络、综合数据库、电子航道图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苏北运河10个梯级间实现了数据信息无障传递,运调指挥中心根据船闸通过能力、航段区间锚地、港口码头分布和船舶流量等情况,进行梯级间分级控制、统一调度,科学调配相邻航段船舶流量。
在此基础上,该处在苏北运河全线推广运用“智能调度系统”,根据闸室的实际通过能力、水位落差、闸室容量进行建模,将船舶分类登记,系统智能排档编组,同时量化考核过闸环节,提高闸室利用率。通过计算机智能排档,闸室平均利用率由70%提高到80%以上,船闸年通过量提高5%以上,年通过能力可以提高1000万吨,相当于新增一条四级以上干线航道,运力的量和质齐增。
在大数据的辅助决策下,苏北运河单个梯级船闸的单日船舶通过量超百万吨成为常态。今年施桥船闸单日船舶通过量超百万已有30次,9月6日邵伯船闸单日船舶通过量达108万吨,创造了全国内河船闸单日通过量最高纪录。
苏中船务公司的孙成飞表示:“苏北运河船闸实施智能调度后,改变了传统的调度方式,最大程度提升了船闸放行能力,既缩短了船舶待闸时间,增加了经济效益,又体现了公平、公正。”
优服务 “船讯通”功能升级
闸船之间信息不对称不仅影响通行效率,也影响服务沟通效能。如今,在苏北运河上,这一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
船民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船讯通”软件。宋海燕 供
“过去船闸管理部门通过甚高频通知过闸信息,我们得安排专门的船员守在甚高频旁等通知,还总要担心漏听、听错等问题。现在拿起手机,点开‘船讯通’,所有信息都能实时查到,方便得很!”“宇通货808”轮船主张学海交口称赞。
为打通苏北运河水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苏北航务处在开发智能调度系统时,同步研发了安卓版手机应用软件——“船讯通”,供船员免费使用。船员下载安装“船讯通”后,可连接互联网,获得苏北运河航闸实时通航信息,待闸船舶可接收当前船闸推送的登记、缴费、调度、档位图等消息。
“待闸船民可以通过这个App在手机上看到船舶档位图,就像在网上买电影票一样,几排几座一目了然。”苏北航务处运调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指着手机屏幕上的档位图说。
据悉,目前“船讯通”安装覆盖面在苏北运河在航船舶数量中已超90%,管理信息已基本达到精准推送。截至目前,已经免费安装“船讯通”软件27128台,使用率达100%。与此同时,船员满意度大幅提升,据船闸管理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船员评价平均满意度94.66分,综合满意率达97.12%,在大量船舶待闸严峻的通航形势下,船员满意评价达到历史新高。
今年8月21日,“船讯通”的电子申报与手机缴费功能开始在施桥船闸试运行,下一步将在全线推广应用。今后,“船讯通”服务还将向物流前端的货主、港口延伸,为船民和企业提供更全面、周到的服务。
降成本 “一票通”无缝通航
“船上生活枯燥乏味,长时间待闸会加剧船员的焦虑心情,所以提升过闸效率,压缩待闸时间,尽可能多地为船员提供便利和实惠,就显得尤为重要。”宝应航道管理站站长陈立军表示。
据介绍,今年江苏省政府出台《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意见》,自1月1日起对所有通过苏北运河船闸的船舶过闸费在原有征收标准基础上给予20%的优惠,对通过苏北运河船闸的集装箱货运船舶免收过闸费。苏北航务处严格执行规费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已累计为过往船舶优惠、减免过闸费1.21亿元,其中优惠集装箱运输船舶过闸费1801.5万元。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企业享受到江苏交通改革开放红利。“我们的船主要是在淮安和太仓之间往返,运输大米、玉米等货物,现在集装箱船免收过闸费,一个来回能省下7000到8000元。而且集装箱船可以优先过闸,待闸时间也比过去短多了。”“江苏集999”轮船长王祥说。
另外,苏北航务处还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开通了苏北运河“一票通”服务,船舶在进入苏北运河首闸登记后,借助该服务航程内次闸无需上岸办理业务,不仅减少了船舶次闸燃料显性成本和时间隐性机会成本,还减少了耗能和排放。
千年古运河,焕发新生机。
“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调度、手机App……信息资源时代,不断有新名词刷新着我们的认知。对此,黄岩表示:“新时期管理也要不断升级。在苏北运河上,过去我们管的是船舶,现在管的是信息和数据。未来,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开放的姿态,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提升管理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能量。”(本报记者 付黎明)
江苏全面整治在建
普通国省道安全隐患
本文刊于9月12日《中国交通报》2版
近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印发《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全省普通国省道建设工程质量安全。
本次专项行动将持续至2018年12月,排查整治范围包括列入省级基本建设计划的普通国省道在建项目,确保建设项目全覆盖、参建单位全覆盖、进场原材料及产品全覆盖、关键部位和隐蔽工程全覆盖。专项行动期间,江苏公路管理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将全面排查整治各类质量安全隐患,严把工程建材和产品质量进场关,严厉打击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监管和防范措施,着力构建质量安全隐患治理长效机制,提高普通国省道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驻江苏首席记者 施科)
江苏委托第三方开展港口安全生产巡查抽查
本文刊于9月12日《中国交通报》6版
日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口管理局下发通知,明确9月4日起至11月10日,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的方式,对全省构成重大危险源单元和已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且具备复评换证条件的88家港口企业进行巡查抽查。
本次巡查抽查主要对港口安全生产执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进行重点检查。巡查和抽查采取听介绍、看现场、查台账、桌面推演和安全常识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重点对企业安全制度建立情况、危险货物作业情况、安全设施配备情况、应急演练开展情况、从业人员培训考核情况、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巡查和抽查。
据悉,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口管理局将对巡查抽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下发督办通知单,进行挂牌督办,并要求所在地港口管理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严格执行“四个一律”,狠抓各类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不断提高港口安全监管能力。
(驻江苏首席记者 施科)
连盐铁路正线全线贯通
本图刊于9月12日《新华日报》1版
正在建设中的连盐铁路工程正线日前全线贯通,预计明年4月联调联试,8月具备通车条件。图为11日拍摄的连盐铁路连云港段。 (耿玉和 摄)
“互联网+”挖出运能潜力 ——
大数据“再造”一条苏北新运河
本文刊于9月12日《江苏经济报》A1版
全程404公里的苏北运河,是全国除长江以外等级最高、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好的干线航道,一直担负着华东地区“北煤南运”和建材运输主通道的任务。在全国近千座船闸中,苏北运河航段内船闸的船舶密度、船舶通过量、货物运量均为“中国第一”。
如此高的货运量,唯此一条的苏北运河“压力山大”。凭借智能化管理、调度系统的逐步应用,苏北运河的通航效率进一步提升。2017年上半年,苏北运河货物运量1.51亿吨,一条河完成的货运量占全省各种方式运输总量的13.9%;以占全省干线航道1/6的里程,完成了全省水路货运量的2/5。
过闸不上岸 “船讯通”成船民新宠
曾几何时,过闸缴费对于船民来说是种煎熬。“先要把大船上的小划子放下水,这个环节就要花四十几分钟,到岸、排队、缴费,平均要消耗两个多小时,更不要提烈日暴晒,雨天一身泥水。”回忆起过去过闸缴费的费时费力,“苏徐州号898”的船老大段广好颇感心疼。如今,随着“船讯通”手机软件的普及应用,那种原始的过闸方式已成为历史。
为保证船舶与船闸信息准确、实时无缝对接,打通苏北运河水上运输服务“最后一公里”,苏北航务处于2015年4月组织开发了“船讯通”APP,免费向船民安装。船员通过“船讯通”手机软件,可以查询苏北航务处推送的苏北运河全线各船闸待闸情况,待闸船舶可以查询本船登记号、登记队列、当前放行登记号、等候船舶排队号,以及查看通航水深、调度档位图、停航信息和碍航事件等综合信息,并可通过一键按钮评价船闸服务质量,一键接通相关运调等管理部门进行咨询、投诉。
8月21日9时,“船讯通”新增的“电子申报与手机缴费”功能在施桥船闸下游远调站正式上线试运行。9时52分,等待过闸上行的鲁济宁货6898船主手机界面出现“您船已成功缴费!”“请在待闸停泊区按序停靠,等待调度指令。”这标志着苏北运河“船讯通”手机APP软件新增“电子申报与手机缴费”功能试运行成功,实现了电子申报、闸费缴纳、服务评价、待闸信息、一键通、过闸轨迹、诚信档案、通航公告功能的全覆盖。电子申报与手机缴费功能的正式开通,让船民真正实现了“一机在手,全程畅行”。同时,“船讯通”服务也正向物流前端的货主、港口延伸。
如今,“船讯通”软件已经被安装在31628台手机上,使用率达100%。据船闸管理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船员评价平均满意度94.66分,综合满意率达97.12%。在大量船舶待闸严峻的通航形势下,船员满意评价达到了历史新高。
智能监管 机器人不间断排查隐患
测量水位、水速、风速,预报天气状况,处理紧急事故……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苏北运河工作人员平时要做的工作非常繁重。苏北运河宝应航道站副大队长刘健告诉记者,以前,他们采集浮标数据,需要四五个人协同作业:先开车到浮标所在位置,然后租赁民船下水采集,遇到恶劣天气更是“危机重重”。宝应到泗阳段是他们负责的区域,单趟就要一整天,晚上得住在外面。
如今,多功能浮标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作业强度。该系统采集航标、流速、水位等相关动态信息后,能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自动报警,并将数据汇总上报,工作人员只需根据其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试即可,采集效率和成本都得到了压缩。
像多功能浮标这样“高大上”的装备还有很多。借助徕卡机器人测量仪器,苏北运河实现了对大坝、桥梁等结构物外部形变和三维空间位置变化量的自动化安全监测,可以在船闸大修期间,对船闸闸室墙进行24小时不间断观测,为监测项目降低了投入和使用成本;针对船闸安全管理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苏北运河引入了无人机管理,无人机灵活机动,作业的同时能够拍照,将现场视频画面实时传回管理人员手中,为加强船舶管理、维护航道秩序、排查安全隐患提供了信息和数据支持。
多功能电气测试仪、中海达测深仪、航道旁侧声呐水下障碍物扫测……越来越多智能设备的投运,让苏北运河的监管效率不断提升,成本逐步下降。
大数据调度 新增一条运河运能
“新挖一条运河,成本太高,对环境也有不利影响,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运能?我们将目标对准了大数据。”省交通运输厅苏北航务管理处处长黄岩告诉记者,管理处近年来大力发展大数据的收集、分析系统,建成一网(苏北运河高速光纤传输网络)、一库(苏北运河综合数据库)、一图(苏北运河电子航道图)、一平台(苏北运河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苏北运河全线铺设了光缆,建成了运调指挥中心,10个梯级间无障传递数据信息。该处启用大数据辅助决策,根据船闸通过能力、航段区间锚地情况、港口码头分布实际、船舶流量情况,统一调度,科学调配相邻航段船舶流量。
黄岩介绍说,通过计算机智能排档,闸室平均利用率由70%提高至80%以上,船闸年通过量提高5%以上,年通过能力可以提高1000万吨,相当于又挖了一条四级以上干线航道。智能调度系统的运用,让单个梯级船闸的单日船舶通过量超百万吨成为常态。今年,施桥船闸已有30次单日船舶通过量超百万吨。9月6日,邵伯船闸船舶通过量108万吨,时隔77天再次刷新全国内河船闸日船舶通过量纪录。
(记者 耿文博)
大家还在看>>>>>
标签: 苏北管理版安卓
评论列表
种原始的过闸方式已成为历史。 为保证船舶与船闸信息准确、实时无缝对接,打通苏北运河水上运输服务“最后一公里”,苏北航务处于2015年4月组织开发了“船讯通”APP,免费向船民安装。船员通过“船讯通”手机软件,可以查询苏北航